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幽圈一虹。⑨-I张学勇中共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瓶颈和对策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把2013年确定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篇

篇一: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虹。⑨-I张学勇中共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瓶颈和对策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把2013年确定为“ 产业建设年” ;中共云南省普洱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 5+6” ( 5个支柱产业、6个骨干特色产业) 产业集群;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提出了发展矿、林、烟、畜四大支柱产业,茶叶、核桃、蔬菜、花卉、竹五大骨干产业,培育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的“ 5+1产业体系。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瓶颈在农业上,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农业抗风险能力弱。二是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产品加工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农业产业链不够长,致使农产品产值较低,农业加工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较低。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小、散、弱状况一直存在,需持续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引导和支持,加快壮大发展,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四是龙头企业带动不足。进入全县带动发展的龙头企业个数极为有限,产业辐射面较窄,总体带动力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在工业上,一是工业总量小,企业规模不大。2012年,镇沅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亿元,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4.3%。骨干企业少,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发展严重滞后,工业尚为资源支撑型,尤其是林产中的胶合板、人造板、松香、松节油和煤炭、铅锌初级原料加工特征较为突出。二是工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从2012年的工业经济来看.工业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林化工业和黄金生产上,这三个行业一旦发展不好,将严重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园区正在建设中,集聚效果尚未凸显,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工业产业链偏短,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工业企业技术力量普遍薄弱,对现有资源应用程度不高,深加工程度不够,基本上只是对资源进行了初加工,导致资源性产业链较短,产品处于初级产品状态,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值低;企业融资困难,目前尚未搭建起运转规范的投融资平台。三是在城镇化建设上,缺乏有效的产业带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工业发展滞后,也就决定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进城后的生计问题,影响了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的规模和辐射效应不明显;各乡( 镇) 的集镇建设缺乏高质量的建设规划,存在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农民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等的流转管理尚不明确,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不能够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是进城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的主要原因,城镇建设中仍然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在信息化建设上严重滞后,对信息资源的认识尚处于一个初步阶段。致使产品经济信息处于散乱状态,未能整合到网站上与外界交流,从而吸引社会商界人士的注意,起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在产业发展上,有两大瓶颈问题。一是发展要素贫乏。由于镇沅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性与经济发展上的封闭性交织在一起,造成商品、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动甚少,阻碍了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协作与交往,使经济长期停留在自给自足的慢增长水平上。解决的着力点在交通上。以往我们交通设施落后,生产要素不能引进,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困难,使生产、交换、消费行为得不到优化,直接影响资源、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增加了物流成本,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二是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了科技、文化、教育等的发展,造成了人口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思想禁铟,在思想解放过程中存在不敢解放、不会解放、曲解解放等问题。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一是抓规划。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的空间布按照以恩乐、古城为核心的县城低碳城镇及产业群局,规划区;以勐大为中心,振太、按板、田坝为两翼,以加工业为主的小城镇产业群规划区;以者东为核心,九甲、和平为辐射,以矿业为主的东边小城镇产业群规划区等三大功能区划分,抓紧制定全县4+5+1产业体系建设规划,培育产业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主导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的不断集聚。二是抓扶持。以“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 为原则,让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优先向发展产业的农户集中,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核桃、瓢鸡等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发展,加快“ 一村一品” 经济结构专业村和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建设;通过运用财政补贴这一杠杆,激活农民技工培训,让农民实现从“ 体力———————————————————————————一挂钍难坛· 2013· 933卜一万方数据

 您一。幽型” 向“ 技能型” 转变,着力培育懂产业的新型农民。幽蛐三是抓转型。一方面,把握好方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把符合全县发展定位、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全县重要产业来培植发展;同时大力淘汰影响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另一方面,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四是抓基础。抓投资、上项目、强基础、促发展,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大力实施全县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争取更多的交通项目列项建设。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建设,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饮安全和“ 五小” 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实施产业扶贫、对口帮扶、易地扶贫项目,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抓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常抓不懈。坚持大型活动招商与敲门招商相结合,综合招商与专题招商相结合,小分队招商与蹲点招商相结合,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谋求县域工业经济的迅速壮大;抓好项目储备、抓紧项目审批、抓实项目落实、抓顺项目融资、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六是抓队伍。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健全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切实把走活干部这盘棋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培养年轻于部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改进工作作风,以“ 强作风、抓落实、促赶超,密切联系群众” 为主题的察实情、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五实” 教育活动为总体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于事创业环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七是抓特色。依托瓢鸡、普洱瓷、古茶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打特色牌,加快特色产业发展。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品牌销售,打造镇沅瓢鸡特色品牌,做特普洱瓷产业。推进普洱瓷项目建设,带动化工、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做特古茶产业,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古茶资源,打造好砍盆箐、海棠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摆脱原料和初级加工的地位。做特旅游产业。打造好芳香谷、美丽乡村和九甲千家寨等自然加生态旅游景观。o( 责任编辑梅国生)( 上接第27页) 把库区建成和谐发展、移民幸福的美丽家园。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采取争取国家和业主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措施,在稳步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电开发形成的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打响特色品牌,走精品高效生态之路,打造永胜经济升级版,以产业培育留住移民,以产业发展致富移民。旅游和涉农部门应提前介入,做好产业开发的前期研究和论证,及时提供各项产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移民的科技培训。发展水产养殖产业。4个梯级水电站建成蓄水后,永胜县境内金沙江水位高程大幅抬升,累计形成上百里的人工长湖,江面更宽,江流更缓,可为水产养殖提供近30万亩的水域面积。当前要加快确定好各水电站库区水面使用权和收益权,并在岸边选择适当地块,超前规划兴建水产养殖良种繁育供应场、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贮藏加工厂等,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化,带动群众实现从“ 农民” 到“ 移民” 再到“ 渔民” 的华丽转身。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将自然风光、人文景光、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主打移民新集镇牌,打造俯观长湖、卧听涛声,一座北边靠山、南边临江,体现湖光山色、集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湖滨生态园林移民新集镇——标准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主打水利水电工程牌,建设高峡出平湖、湖长百里,上下湖相接、四湖相连,水面舒缓—一34雌毫婕拄· 20 13· 9卜—————————————————————————一万方数据悠长,适宜开展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等项目的景观;主打边屯文化牌,以毛氏文化和他留文化等为代表,整合旅游资源,纳入丽江旅游规划并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对接,力争将其培育成永胜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态绿色产业。树牢生态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随着沿江一线库区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实施永胜县生态产业基地建设战略,利用金沙江河谷优越的光热条件和充裕的土地资源,以云南太阳谷果业公司在涛源镇建设10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基地为契机,依托基地辐射带动,选择市场前景较好、适宜当地种植的果树品种。近期宜以柑橘为主,辅之以油橄榄、山核桃、芒果等,把沿江一线建成绿色经济带,让生态产业发展带来青山碧水,换来库区移民富、企业强、生态美的新气象。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将永胜县财政支出、项目设施、公共服务等,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电站业主应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主动协同当地政府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因水电开发所形成的供水、灌溉、养殖、旅游等新兴资源,积极探索加强企业与地方共建共赢的新思路、新举措,确保库区移民能合理分享到持续效益,逐步建立促进库区移民增收、生态改善、生活提高、社会稳定的和谐发展长效机制。o( 责任编辑王晓卫)

篇二: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县域经济已占据我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会聚壮大,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富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处。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 1 体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县域经济包括内容愈来愈丰富。当前县域经济愈来愈与保障国家食粮安全、生态安全、小城镇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联系起来。更加重要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发展县域经济、振兴县域经济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调和发展战略、可延续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和支柱。109 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表明我国经济在保持适度范围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空间核心,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经济整体发展质量和增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县域经济振兴,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日趋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任务。县域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聚集壮大,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培养县域经济增长极 ?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工业集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1 部份。建设工业集中区,要顺应“互联网+”、工业 4.0 与工业转型、园区建

 设与招商引资等,依托高端创新要素的会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调和、绿色、开放、同享的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力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1)完善计划编制,科学公道布局。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由于缺少更高层面的调和和计划,缺少跨区域的产业链式延伸和各个环节的分工合作,在空间经济发展布局上,县域经济之间和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之间常常存在产业结构雷同、恶性竞争等问题。县域经济普遍面临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缺少竞争力等问题。要准确掌控新时期对县城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工业集中区发展计划编制工作,推动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会聚发展、绿色发展。在兼顾计划的基础上,展开县域工业集中区清算规范工作,紧缩过大计划面积,归并分散园区,原则上依照 1 个县(市、区)不超过 1 个为好,避免精力分散、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坚持工业集中区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推动,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会综合体,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2)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县域工业园区有益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下降企业生产本钱,有益于会聚生产要素、构成产业集群,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推动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精心编制修订集中区产业发展计划,把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域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般不超过 2 个。围绕区域优势产业链、特点产业集群,组建1 批产业同盟,引导中小微企业与大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制造,丰富完善配套产业,构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群、区域大循环、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

 ?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竞争实力。党的 108 大以来,科技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大力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县域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推动县域可延续发展、构成县域可延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和核心所在。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集中区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骨干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同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创新组织,每一个工业集中区最少对接 1 所高校、1 个科研机构、1 个行业协会,鼓励“1 企业 1 技术”创新发展。

 (4)借力“互联网+”,打造智慧园区。“互联网+”作为 1 种新的信息化传播体现情势,通过量种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对所有生产经营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要积极实行“互联网+”发展战略,展开智慧园区培养和建设工作,推动集中区光纤宽带网、公共移动通讯网络、无线局域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企业经营、产业发展和园区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手段,以工业集中区为单元,探索建立智慧园区运营服务集成平台,增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调和配置,提升园区管理和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5)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开发模式。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增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区运营模式。鼓励以 PPP 模式进行开发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现有的开发区中投资建设、运营特点产业园,积极探索合作办园区的发展模式。要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广泛吸收各类资金参与工业集中区建设,构建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投资主体多元的发展

 模式,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建立银区合作机制,各地政府、集中区管委会要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沟通,鼓励银行与企业探索新型银企合作关系。

 (6)建立健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奖优罚劣淘汰落后。坚持分类指点、差异考核的原则,建立健全县域工业集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集中区的产业范围、税收贡献、盈利能力、每亩投入产出强度、提供就业岗位、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投融资环境等指标量化比较。以最高层级平台为核心,对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开发区、会聚区、园区等进行实质性整合,构成“1 个平台 1个主体 1 套班子”。

 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激起县域经济活力 ?

 制约县城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 1 是体制机制问题。自 101 届 3中全会召开以来,体制机制改革释放了大量改革红利,通过制度创新增进了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高速发展时期所积累的经济社会矛盾日趋凸显的背景下,国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在 2015 年进 1 步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在 109 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7 国家新征程”,这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县域经济要顺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109 大报告的政策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县域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县域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7)深化省直管县改革。省直管县(市)改革是对省、地级市、县(市)之间的政府职责进行重新划分,县级自主权扩大,所行使的职能

 要适应新的变化。要科学划分省和县级政府职责,依法探索省直管县的体制机制,扩大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县级决策自主权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进 1 步深化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优化调剂,有序推动乡镇合并和镇改街道工作,推动合村并组和村改社区的工作等。

 (8)规范乡镇财政管理。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管理,建立预算编制、预算履行、绩效管理、财政监察“4 位 1 体”的管理格局。强化乡镇发展目标管理,建立绩效考评机制,构成束缚有力的目标管理体系。乡镇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金库或专账管理方式,建立收入划分、征缴、入库、资金调度等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成果,加快集体资产管理、使用规范化、法治化,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9)实行“分灶吃饭”,激起乡镇活力。乡镇 1 级政府,没有财权就不会有压力,更不会有动力。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县级财政实力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适度下放县级财政收入和财力,鼓励乡镇加快发展经济,夯实财源基础,壮大乡镇自有财力范围,提升乡镇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县乡同享收人要提高乡镇分成比例。适合留在乡镇征管的财政收入要全额留在乡镇,作为乡镇固定收入。因地制宜制定实行分税制框架下的“分灶吃饭”等管理体制,激起乡镇自我发展动力。

 (10)科学界定财政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建立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公道划分县乡政府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建立财政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范围相匹配的财政体制,适度上移乡镇支出责任,体现对乡镇的政策倾斜。

 (101)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省、市财政要进 1 步完善对县级特别

 是经济欠发达县区的转移支付制度。县级财政要建立健全科学、量化的转移支付管理制度,规范县、乡财政之间的分配关系,坚持区域均衡发展原则,重点向困难乡镇倾斜。在鼓励乡镇立足本身发展的同时,县级政府要兼顾辖区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发展确切存在困难的地区,继续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提高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102)“高配”县委书记。县委书记“高配”是为了增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克服“市管县”的弊端,朝着“省管县”方向而进行的小制度调适。县委书记由上 1 级党委副职、党委常委或政府副取兼任。把县委书记岗位作为培训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有条件的地方,县委书记可提拔为上级领导班子子成员并继续兼任县委书记。

 大力提升农民进入市场营销增收能力 ?

 党的 109 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内涵。县城经济发展既要依托小城镇发展,又要寄希望于乡村振兴,发掘农村范围经营、集体经济发展、3 次产业融会等领域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进农民增收。

 (103)加快发展农业“新 6 产”。农业“新 6 产”是 1 产的 1 份收入,经过 2 产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 3 产的营销服务构成 3倍收益,综合起来是 6 份收人,产生乘数效益,着力构建农业与 2、3 产业交叉融会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农村经济发展“升级版”。发展农业“新 6 产”的核心是实现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3 链重构”,取得更多的增值价值。打造终端型业态、体验型业态、循环型业态、智慧型业态,塑造农业“新 6 产”新型业态。加快推动农业产业特点小镇、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优农业“新6 产”发展载体。

 ?

 (104)引导带领农民在市场中延续增收。目前,农产品销售多处在售卖原材料的阶段,品牌运作、包装设计、标准化分级等刚起步,主要生产大路货,附加值低,能跑量但卖不出价。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让农民从产业链延伸和农产品综合利用率提升中取得更多收入,通过提高农民适应市场、进入市场和闯市场的“3 种能力”增进增收。广泛应用点对点、团体和个人定制、全生产进程展现性营销、众筹、微商等多种互联网营销方式,培养地理标志产品。完善农产品营销服务机制,发展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增进农户与营销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系,实现从“种得好”到“卖得好”。

 (105)强化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基层平台建设,完善“互联网+就业+创业”服务模式,营建更加宽松的鼓励农民转移就业及创业的政策环境。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有针对性加强农民创业和农产品营销培训,完善城乡劳动者同等就业制度,支持农民创业创新,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106)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护价收购+利润利润返还或 2 次结算”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发展关系。支持农户将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权等产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租金保底+股分分红”等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村集体牵头组建土地股分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合作社,切实保障农民土地入股收益。

 (107)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支持保护制度是现代化国家农业

 政策的核心,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定要求。最新公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行方案》明确提出,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提高农业支持保护的效能,加快构成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简便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体系,以保障我国食粮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增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延续发展。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农业补贴政策转型,完善农业结构调剂政策,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构成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探索财政撬动金融支农新模式等方式,发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20xx 年 5 月,xx 中央调研组在广东省就发展县域经济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进 1 步认识到,中共 106 大以来中央对发展县域经济所作出的 1 系列重要决策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捉住当前有益时机和条件,进 1 步推动我国县域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

 广东省辖有农村区域的县级建制有 67 个,主要散布在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其中县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1.1%,县域户籍...

篇三: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0 年6 月第2 6 卷第6 期学习论坛T R Ⅱ I U N Eo FS T U D YJu IL 20 lOV o L2 6N o . 6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李霞( 郑州大学一附院, 河南郑州4 50 0 0 3)[ 摘要]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 对区域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 农业大省, 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原崛起目标, 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词]县域经济;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 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0 3—7 60 8 ( 20 10 )0 6—0 0 39 —0 3县域经济是在县级行政区划( 包括县级市)范围内, 以县城为中心、 以乡镇为纽带、 以农村为腹地、 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为重点, 城乡一体、 工农并进、 由各种经济成分和不同产业构成的区域经济。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促进一个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 构建区域和谐社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主要针对目前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 新形势下加快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目前, 河南省有10 8 个县( 市)、 8 0 29 . 8 3万县域人口, 拥有15. 1l万平方千米的县域面积。

 作为农业大省、 人口大省, 要想提高河南省的综合经济实力, 尽快实现中原崛起目标, 就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首先,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需要区域之间协调发展,需要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目前, 河南省绝大多数人口聚居在县域范围内, 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否则, 即使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再快, 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县域居民富裕不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会落空。其次,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农” 字特征十分突出。

 解决好农村、 农业和农民问题, 关键在于发展县域经济。这是因为,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县域经济本身就是“三农” 经济, 县域经济的方方面面都与“三农” 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 农民才能真正富裕, 农业才能做大做强, 农村才能繁荣昌盛, “三农” 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再次,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践表明, 统筹城乡发展, 必须激活县域经济, 形成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 城乡互动、 协凋发展的城乡经济有机统一体。

 只有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和壮大, 地方财政收入才能增加, 才有实力促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才能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 才能提高社会购买力, 扩大内需, 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

 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为解决社会各种矛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最后,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提升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的关键所在。

 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与先进省份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的发展滞后上, 具体表现为经济强县不多, 贫困县比重太大。

 到目前为止, 河南省还有30 多个国家级贫困县、 】

 O 多个省级贫困县, 6 0 多个县年财政收入不足亿元, 4 0 多个县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 收稿日期]20 10 一0 4 —20[ 作者简介]李霞( 19 6 7 一), 女, 河南省驻马店市人, 郑州大学一附院经济师。・39 ・万方数据

 资。

 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只有这样, 才可以快速提升河南省综合经济实力, 尽快甩掉落后的帽子, 早日赶超经济发达省份。二、 目前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目前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 0 7 年, 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就已经突破l万亿元, 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7 0 . 6%; 县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 为20 0 2年的2. 9 倍;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的县( 市)达20 个, 超10 亿元的达4 个; 工业增加值突破50 0 0 亿元, 占县域G D P 的比重达到51. 1%; 粮食产量连续4 年创历史新高; 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万公里, 居全国第一位。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崛起使得部分县市跻身于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的序列。

 20 世纪9 0 年代初, 我国京广线以西地区唯一跨入全国百强县( 市)的只有巩义市。

 到20 0 9年, 河南省已有8 个县( 市)进入全国百强县( 市)行列,它们分别是巩义、 偃师、 新郑、 荥阳、 新密、 禹州、 登封及永城。

 经济强县数量的增加, 反映出河南县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对河南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河南省的经济社会面貌。

 但是, 从总体上来看, 目前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目前全省县( 市)经济综合实力排序的情况来看, 县域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

 除了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各县经济发展较快以外, 其他地区尤其是黄淮地区各县( 市)由于人口较多, 经济基础薄弱, 缺乏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和项目, 再加上种植业比较利益低下, 使得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普遍滞后, 部分县( 市)已成为河南整体经济板块的“塌陷” 地区。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 河南省不少县( 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的局面还没有大的改观, 传统农业仍处于主导地位。

 例如, 不少县( 市)第一产业比重在30 . 0 %以上, 第二产业比重大多低于4 0 . 0 %。

 第一产业比重偏大, 第二、 第三产业比重偏小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调整。

 同时, 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小、 水平低, 农民收入普遍不高, 因而直接影响了县级财政收入的增长。三是工业化进程缓慢。

 与发达地区的县( 市)相比,目前河南省多数县( 市)的工业化进程明娃滞后, 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核心地位尚未形成。

 虽然一些县( 市)拥有一些企业, 但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其生产・4 0 ・也多以初级产品为主, 而且还普遍存在着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度低、 产品技术含量低、 增值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很难发挥有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滞后。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 虽然一些地方开展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但其生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 缺乏深加工产品, 加工能力和带动能力都比较弱。

 这主要表现为:

 ( 1)发展不平衡。

 除为数不多的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得比较好外, 大多数地区还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

 ( 2)龙头企业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 竞争力不强。

 ( 3)产业化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 不稳固,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坑农害农现象。

 ( 4 )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建设缓慢, 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完善、 不配套, 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滞后。五是县域对外开放度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观念落后, 对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认识不足, 措施不力, 找不到扩大对外开放的切入点; 第二, 外向型经济总量小,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 第三, 招商引资渠道不畅, 缺乏有吸引力的项目; 第四, 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导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体制性障碍的影响。

 当前, 由于省、 市、 县三级政府事权的划分仍不合理, 省、 市政府一些职能部门仍然沿袭旧的管理方式, 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灵活手段和宽松的行政环境, 行政审批事项过多、 手续繁杂。

 再加上近年属于国家垂直管理的部门越来越多, 反而使部门权力有扩大和集中的趋势。

 权力过分集中, 影响县级政权的顺利运转和县域经济的发展。2. 财政紧张, 债务包袱沉重。

 财源不足、 不稳定和收缴困难, 是县级财政的一个普遍特点。

 随着近年地方政府举债投资搞建设、 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增加和工资经费陕速膨胀, 不少县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 县级财政的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再加上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不合理的信贷政策, 使得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贷款难” 的问题, 导致中小企业步履维艰, 这更加严重地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3. 县域产业趋同现象严重, 经济效益低下。

 目前,传统农业、 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在河南省的不少县( 市)仍处于主导地位, 各地产品、 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趋同现象严重, 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个性特色, 不仅优质产品、 高附加值的产品少, 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和产品更少, 这使得地方产业很难上规模、 上档次, 很难在市万方数据

 场中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难以获取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 基层干部短期行为严重。

 由于现行的干部管理和考核任用办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基层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调动频繁, 任期普遍较短。

 一些基层干部为了快出政绩、 早出政绩, 急功近利行为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不仅容易导致基层政府的政策措施难以保持延续性,容易造成投资环境恶化, 而且, 也容易造成干部的思想波动, 人心不稳, 很难静下心来谋事谋发展, 更谈不上制定科学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这种状况, 已成为制约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5. 县域人才资源短缺。

 人才缺乏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由于县一级很难提供吸引人才的优厚条件和待遇, 因而就连考出去的大学生也很少有人愿意回去服务家乡建设。

 河南省各县每年向各类高校输送大批大学生, 但毕业后到县里工作的本科生比较少。

 目前, 县域经济发展中不仅缺乏懂技术、 会管理的人才, 更缺乏农林畜牧、 食品加工、 规划设计、 旅游、 涉外贸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县域人才资源的短缺, 使得县域经济的发展失去了有力的支撑和必要条件。三、 加快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1. 要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必须尽快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我们必须按照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提高执政能力。

 各级政府在搞好宏观调控、 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 要注重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当前, 河南省省直管县的试点工作正在开展和推进, 乡镇机构的改革工作也在进一步地深化, 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 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2. 要尽快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

 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以工业为支撑。

 综观那些综合实力强县, 它们几乎都把工业作为支柱产业。

 这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事实上, 无论是工业基础较好的县( 市), 还是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县( 市), 都应当把工业化作为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各县( 市)情况不同、 条件各异, 发展县域工业的具体道路选择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作中, 各地既要积极借鉴先进县( 市)发展工业的经验, 又要因地制宜, 努力发展具有自身优势和自己特色的工业项目。3. 要切实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与市场经济对接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 由于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 许多传统农业大县的农业优势不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反而因为农业的落后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今后,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农副产品丰富和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储藏、 保鲜、 运输, 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 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 精加工, 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与此同时, 还要通过种养、 加工、 流通的有机结合, 大力发展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规模优势, 取得规模效益。4 . 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

 实践表明, 凡是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区, 县域经济就比较繁荣; 反之, 县域经济就必然落后。

 河南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巩义、 偃师、 长垣、长葛、 新郑、 固始、 夏邑等县( 市), 其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几乎都在50 %以上。

 因此, 发展县域经济, 必须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重要地位。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解放思想, 除法律、 法规禁止投资的领域外, 都应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营经济参与县域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激活民众的创业热情,要在投融资、 税收、 土地使用以及对外贸易等各方面多给予支持和帮助; 对那些市场潜力大、 经济效益好、 发展后劲足的重点企业, 要从人、 财、 物等方面给予特殊的倾斜。

 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5. 要切实搞好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是中心城市联结与辐射农村的桥梁和农村向城市集聚各种要素的纽带, 是第二、 第三产业的集中地, 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必须把小城镇建设放到重要地位。

 加快小城镇建设, 一是要坚持分类指导、 分步推进的原则, 首先要搞好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 二是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制定优惠政策, 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走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路子; 三是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消除小城镇发展的体制障碍。6. 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县域经济, 离不开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但如果对资源过度依赖, 一旦资源枯竭, 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

 因此, 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通过不断调整自身发展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这是我...

篇四: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彭加强

  县域经济是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总和。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县打造“强盛湘阴”的重要举措。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笔者近期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域经济的现状及特点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方

  针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突出“发展”,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是我县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比较协调、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几年。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58.7 亿元,同比增长 1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7 亿元,同比增长 4.7%;第二产业增加值 81 亿元,同比增长 23.9%;第三产业增加值 43.9 亿元,同比增长 11.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 GDP 增长 3.4、8.2、4.4 个百分点。

  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4600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3085 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4.18万人;完成了 20 所农村学校的校安工程,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 100%;全面完成了今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新建

  改造乡镇卫生院 7 个,新建村级卫生室 30 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5%以上;着力开展“阳光行动”,落实农村低保对象 2.6 万人,五保供养标准较去年提高 200 元,新建农村敬老院、五保之家等 11 个;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参保 43250 人,新增 4348 人;解决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共 497 套,新建农村沼气池 6208 口。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10 年完成农业总产值 51.1 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81 千公顷,同比增加 1.39 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 0.69千公顷,同比下降 14.1%;全年粮食产量 54.76 万吨,同比同比增长 0.37%,其中:秋粮产量 28.64 万吨,同比增长 1.92%。油料产量 1.78 万吨,同比增长 13.6%;茶叶产量 0.19 万吨,同比增长 0.3%;养殖水产品产量 9.36 万吨,同比增长 5.4%。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温氏集团、春云科技等产业化项目。洞庭黄龙在天津股交所挂牌,这是县内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凯佳生态、九洲生态城、左公水乡等现代农庄建设扎实推进,鹤龙湖农庄等 17 家现代农庄评为全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粮食生产再获全省先进,水产总量连续 15 年居全省第一,畜牧工作荣获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230 公里,硬化率达 85%以上,通组、通户硬化率均超过 60%。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 14 个,全县共新增垃圾围(池)2720多个,建设乡村垃圾站 220 多个,50%以上的村庄实行了卫生保洁制度,实现了垃圾集中管理清运。全县共新建沼气池 6208个,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 41045 个,仅

  2

  沼气一项就覆盖全县 30%以上的农户,加上电器、液化气和气态生物灶等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 6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提速增量

  产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经济加速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68.9 亿元,同比增长 34.3 %。全县规模工业达到 152家,同比增加 23 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76.7 亿元,同比增长 28.6%。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提升。大地化工、长元人造板、科英机电重组盘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 4.5 亿元,同比增长 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 44.6 亿元,同比增长 52%;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搭建产

 业承接基地。2010 年全面完成 2 条主道的电、供排水、排污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作。今年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9 家,新增 2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147.7 万元,同比增长 64%。园区共引进招商项目 16 个,协议引进资金 6.7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 15 个,尚达木门、菲菲毛巾、驿通电子、新源变压器、波士家俱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构筑大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33 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6.5 亿元,同比增长 36.7%。实现利润 1.7 亿元,同比增长 47%。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89.7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9.4%。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

  3

  一、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特色不浓,各地之间结构趋同,缺乏浏阳生物医药、花卉、望城现代农业之类个性鲜明的特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传统农业产业仍然在唱主角;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还停留在相当原始的水平;产业链短,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未能形成强势产业链,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半径、规模效应还十分有限。

  二是规模企业比重不大。据调查,我县现有企业 784 家,但规模企业只有 149 家,仅占 19%。工业企业相当一部分为传统产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年产值在 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 9.8%,年产值在 5000 万元至 1 亿元企业占3.4%,年纳税在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 1 家(今年可望有两家),年纳税在 100 万元至 1000 万元的企业不足十家。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虽然我县近年来引进了如远大低碳科技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长丰新能源汽车、中铁轨道等财源性、税源性大项目,但还

 未形成生产力。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全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是资源要素制约严重。一是用地紧张。近年来,由于我县引进项目较多,用地指标不够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每年的用地指标在 700 亩以下,而实际需要量在 5000 亩左

  4

  右,致使中铁轨道等一大批已落户项目无法开工,用地难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二是资金紧张。园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尽管县委、县政府通过引进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向干部借款等筹集了不少资金,但与实际需要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使建华二期等好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另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 3亿元以上。三是用工紧张。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工资协商制度的即将推出,企业用工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县部分企业的一大难题。用工短缺直接导致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特别是由于几次实施有序用电,生活用电无法保证供应,很多企业员工辞工,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紧张形势。四是要素紧张。今年以来,“电荒”问题十分严重。我县为保民生、保稳定,已 4 次实施有序用电。有序用电期间除留三千保安负荷外,工业企业全部停止生产,累计投产时间近 60 天。另外,我县工业所需的煤炭、钢材、成品油、铜材、甲醛、木材、粮食、亚麻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升高,运输成本加大,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强盛湘阴”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努力完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5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建议

篇五: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三篇 【篇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二、XX 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三、XX 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

 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 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 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

 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

 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 62 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 45 种,现已开

 发利用 19 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篇二】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石,县域经济的兴衰强弱,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着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决定着“四化两型”战略部署的加速推进和最终落实。为全面了解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参考依据,XX 县委政研室 XX 县统计局,深入**各部门、乡镇及周边县市进行专项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 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XX 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发展

 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的总体要求,实施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二、XX 县域经济发展 swot 分析 当前,XX 县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引入在战略管理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的 swot分析,来认真研究 XX 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迎接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机遇和挑战。一方面,XX 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国际视角看,一是国际产业的全球转移为该县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受全球经济区域一体化、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大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这是**招商引资的长期利好。二是全球经济止跌企稳进入恢复发展期为**引资创造机遇。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采取有效举措,居民消费信心提高,企业投资信心大增,全球经济进入恢复型发展期,这是**加快发展的近期利好。从国内视角看,一是中央加大“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调整结构、启动消费、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发展、扶持“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利于**巩固发展强劲势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以‘两新’促‘两型’,用‘四化’带‘两型’”战略,统筹推进“三个强省”建设,全力推进长株潭两型

 社会试验区和“3+5”城市群建设,为**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三是受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内陆地区转移,**处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这为**发展创造巨大市场环境。四是中央高度重视县级政府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力求通过省直管县的模式,用较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行政管理效益。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力争 20**年全面完成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省与县之间建立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作为受益县,自主权力将有效扩大,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必将享受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倾斜。

 同时,**也必须正视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基本格局影响带来的挑战。随着国家强劲的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房产新政的出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欧元大幅度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使以政府为主的投资增速降低、工业增产指数回落,预计全年将形成前高后低的基本经济格局。这种格局将对该县这类以“速度效益型”为主的县域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引资竞争。近年来,中部六省都将承接国际和沿海的产业转移提上议事日程,**的区位优势不太明显,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

 三、XX 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构建支农强农政策体系,极大地促进了**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现实财力有限,XX 县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资金瓶颈难以打破。我们认为,优化财税政策仍然是推动像**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3、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农村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建议在现行政策体系下,对农业大县予以重点倾斜。如农业综合开发,该县每年所实施的项目仅覆盖到 6-7 个村场,全县有 476 个村场,全部开发改造一遍,至少需要 50 年以上,显然不适应需要。二是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除惠农补贴资金外,从不同部门、不同渠道还有很多支农资金,但由于过于零散,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且难免出现项目与实际需求不一定相符的情况。目前,尽管整合支农资金已形成共识,并作出了政策规定,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建议从资金源头上进行整合,尽块下达到县市,并指定使用范围,由县市统筹安排,以便于县市集中财力,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逐步化解县、乡两级政府性债务。区分政策性负债和地方性负债,属政策性的,纳入农村综合改革范畴,由各级财政共同分担;属地方性的,通过清收债权、处置闲置资产或纳入预算安排等多种形式,逐步进行化解。

 4、降低或取消财政困难县配套要求。从事权划分上看,在

 现行财税体制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具有“上下对口,职责同构”的特征,大部分项目建设和政策性专项均要求地方按比例配套,且没有明显地体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区别,有的项目安排尤其是部门性支出,还存在“上级请客,下级埋单”的现象,对财政困难的县市压力特别大。从**实际来看,各种配套需求,远远超出了县财政承受能力,部分项目根本无法配套到位。同时,由于配套要求达不到,越是财政困难需要加快发展的地区,由于配套能力差,越难以争得上级支持。因此,与其导致地方违规不配套、假配套,不如从政策上体现地区差异,降低或取消财政困难县的配套任务。

 5、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改革支持力度。从**实际来看,除共同生产费外,最大的支出压力在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改革。**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 7718 人,按照市定 1、5 万元的执行标准,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共需 11070 万元,而上级相关转移支付仅 1250 万元,主要支出压力由县级承担。由于县财政财力紧张,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已经三年,仍然无法达到市定执行标准。如果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正式启动,县财政更加无力负担。

 【篇三】

 一、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

 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

篇六: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INA VENTURE CAPITAL财经纵横摘要:县域经济运行稳中有升,总体保持稳健,但在运行质量、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 “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可持续发展动力不强,发展优势没有凸显,本文重点阐述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词:县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文 / 梁山县统计局 张秀燕1、县域经济当前面临的形势今年以来,生产发展市场活跃,企业效益改善,就业形势向好,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促进了市场发展信心的提升。

 从 6 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为 51.5%,比上月回落 0.4个百分点,仍高于上半年均值 0.2 个百分点,制造业总体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市场活跃度上升。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 53.6%和 53.2%, 虽低于上月 0.5 和 0.6 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上半年均值 0.6 和 0.4 个百分点,市场供需持续扩张。2、县域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问题县域经济运行稳中有升,总体保持稳健,但在运行质量、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 “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可持续发展动力不强,发展优势没有凸显。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要防止、控制金融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1)县域经济企业数量多,但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科技含量四、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引领全局发展的大、高、外企业少。

 就梁山县而言,1-12 月份,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52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 10 亿元的企业只有 1 家。

 企业规模呈现大的不大,小的不小。企业具有引领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外向型、高科技、龙头企业极其匮乏,现有企业支撑力不强;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低,创新能力差;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环境艰难。(2)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高端人才。

 企业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在创新能力、技术提升、设备更新换代、环保安全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但企业缺乏信息化、数字化等高端人才,产品的含金量有待提高,高附加值产品较少。(3)现有企业产品档次不高、呈粗放型生产,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我县规上企业多为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领域企业,除少数企业外,大多企业缺乏具有高新技术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少、 名优产品少、 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资源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初级产品多。另一方面以销定产的企业多,真正形成占市场一定份额的产品和规模依然偏少偏小,企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差。(4)园区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园区发展迅速,在我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

 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园区的配套功能建设还相对滞后,对园区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5)“四新”经济亟需关注。县域经济主体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途径是传统主导产业的改造升级,门类少、规模小、产业链单薄,对新旧动能转换、结构优化升级拉动作用较弱。3、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1)招大引强,努力提升企业科技含量。

 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通过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

 将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充分整合资源,实施大招商大引资战略。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大尖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努力提升企业生产科技含量。(2)加大园区建设发展力度,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是着力抓好载体建设和产业聚集。

 产业园区是产业融合的载体,是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要加快转型发展、提档升级的步伐。

 在建设目标上,要实行“生产、生态、生活”兼顾,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双提升”,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双融合”,高科技产业与高级人才“双落地”。

 在产业布局上,注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用高技术提升优势产业,突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科学发展。

 注重特色发展、延链集聚,培植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服务业企业,努力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在服务平台上,引进和发展非政府性质的公共服务机构和专业化中介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逐步形成信息、配套、物流、融资、人才、市场、核算、人脉和特色产业发展平台的新“八通一平”,进一步提升园区的投融资功能、服务功能、基础功能和文化功能。二是力促服务业企业“产转法、个转企、企升规”。努力扩大现有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科技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提层次、强实力,突出因地制宜,强化产业集群,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着力解决好现有企业“达标”问题。

 出台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在本地生产经营但不在本地统计和纳税的产业活动单位,使其变更或重新设立为独立核算法人企业,着力解决好“产转法”的问题。

 重点抓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好“个转企”问题。大力扶持潜力大、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企业,使其发展壮大。(3)搞好融资服务。

 要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解企业融资难。

 为切实解决工业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难的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渠道、市场化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46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 建议